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,通过献出生命的礼物来拯救他人的生命。6月17日,蒲女士因乳腺癌不幸去世,然而在这悲痛的时刻,她的家属依然遵循蒲女士的遗愿,捐出了她的双眼角膜和遗体,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
兰州爱尔眼科医院的眼库行政负责人金樱在与家属交流时得知,蒲女士之所以签署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志愿书,受到儿子小于的启发。小于因患有圆锥角膜,对角膜捐献有着深刻的理解。在求医的过程中,他萌生了捐赠器官的念头,母亲在得知此事后表示非常支持,并也随即签署了相关的捐献志愿书。母亲感慨道:“来时什么都没带,走时也不需要任何东西...”
母亲的兄弟姐妹共六人,在经历了母亲因病去世的事件后,大姨和小姨也逐渐释怀,并相继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志愿书。其实我们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大家的想法很简单:“如果有24小时我离开这个所有地区,捐献遗体也是一种善举,能够帮助他人。”
红十字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,遗体器官捐赠并非一个陌生的概念,理解起来也并不复杂。然而,由于受到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,许多逝者及其家属选择在去世后保留遗体,这成为了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的一大障碍。
蒲大姐一家所做的“家庭成员共同承诺质量捐献遗体”在甘肃省内也是一种创始性的做法,蒲家人展现出的无私奉献精神,惠及后代,值得社会广泛赞扬,这将有助于推动我省遗体和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。
目前,华夏大约有400万角膜盲症患者,每年新增人数达到10万。尽管公众的捐献意愿在不断上升,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,角膜供给依然紧张,捐献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。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角膜捐献的志愿登记与宣传活动,为角膜盲症患者带来光明的未来!
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,个体的逝去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生命,那就是进行器官捐献。对于那些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而言,器官捐献带来了重生的希望;而对于捐献者及其家属而言,这是一种寄托哀思的方式,是生命的延续;在更广泛的层面上,这也展现了人类的伟大情怀与人性之光。
评价(已有人点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