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力问题是眼睛健康中的重要议题,近视作为为普遍的屈光不正症状,备受关注。所有地区卫生组织(WHO)已将近视列为需要紧急解决的潜在致盲疾病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,近视呈现出越来越多年轻人受影响的趋势,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率的上升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。有时候,家长们可能会急于寻找解决方法,但却陷入了一些误区。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误区,是否有您的影子。
误区一
孩子上学后,才需要查视力
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小学后,用眼较多,才需要检查视力。但实际上,3岁以后,儿童在学习认识视力表后,绝大多数都能配合进行视力检查,从而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。建议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,学校或家长可自行购买标准视力表挂在墙上,在5米远的地方让孩子识别。
日常生活中,家长若观察到孩子斜视、歪头、眯眼、揉眼或过度靠近电视和书籍,应引起警惕,这可能意味着孩子的视力出现了问题。家长有必要及时带孩子到合格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,建立孩子的视力发育记录。出色在孩子3岁之前开始进行视力检查,有助于尽早发现眼部疾病和屈光异常,比如近视、散光、高度远视、弱视等问题,从中筛选出近视眼的“危险因素”,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的发展,并提前进行必要的干预。
误区二
孩子还小,度数不高=假性近视
许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常常会脱口而出:“是假性还是真性”?许多人相信孩子小,度数小,就是假性近视,是可逆的。其实假性近视是指近距离用眼过度,眼睛的睫状肌调节紧张所导致的暂时性视力下降,经过休息或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滴眼后,视力能恢复正常。但在常规的医疗机构检查中,已经散瞳验光,如果检查出近视度数,就不再是假性近视,即使孩子年龄小,度数小,也已经不是调节紧张性的假性近视。
因此,当儿童出现视力下降时,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瞳孔扩大验光非常重要。通过瞳孔扩大可以排除假性近视,对于大多数近视儿童,选择4-6小时就可以自行恢复的快速瞳孔扩大验光足以。
误区三
眼镜看远戴,看近不戴
正常视力与佩戴合适度数眼镜的近视眼在看近处物体时,眼睛都需要进行调节。这种调节可以改变眼睛的焦距,使光线的聚焦点从远处移动到我们所看的近距离物体上,从而实现清晰视觉。
近视眼在不佩戴眼镜的情况下,眼睛的焦点会集中在近处,眼睛可以不费力地看清物体,但是长期不用调节眼睛就会变得懒惰,导致调节功能下降,也会影响到眼睛内聚的能力。正常情况下,看近处时双眼会适度向内对视,这就是内聚功能。除非医生特别指示,否则建议近视的孩子无论是看远处还是看近处都应佩戴眼镜。
误区四
越戴眼镜,近视加深越快
散瞳后检查出来的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,大部分的近视眼是因为眼轴增长导致,眼轴是指进入眼球的光线通路上,角膜前表面到眼底视膜的距离,就像眼球的身高。还在身体发育期的孩子,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,眼轴会随着身体发育持续增加,因此近视度数不但不会降低,反而会不断加深。
人类无法逆转眼睛的发育过程,就如同无法让一个已经长高的个体变矮一样。因此,近视加深并非源自佩戴眼镜。相反,不佩戴眼镜可能增加眼睛的负担,进而刺激近视度数的增加。因此,应该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来矫正视力问题。随着眼轴的增长,近视度数也会增加,因此需要及时更换合适的眼镜。建议每隔半年进行一次验光检查。
误区五
激光手术,缓解近视
一些家长觉得近视并不是什么重的病症,认为成年后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来矫正。
从视觉角度来看,无论近视程度如何,都不可忽视,因为人类85%以上的信息获取来源于视觉系统。中低度近视可能会对视力产生影响,配戴眼镜可能会带来生活不便。而高度近视,特别是病理性近视,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,因为其眼底视膜可能会出现病变,重情况下会导致视力无法恢复的损伤,甚至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导致失明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病理性近视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公众对激光近视矫正手术的结果可能存在过高期待:首先,该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近视情况,高度近视超出一定程度则不适合进行角膜激光手术,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治疗选择,如晶状体眼内镜植入手术(ICL)。其次,并非所有度数符合条件的患者都适合接受激光近视手术,必须经过一系列眼部检查,包括角膜检查和眼表检查等。
更为重要的是,眼科手术并非缓解方法,手术仅能解决眼镜问题,而无法改善眼部结构。虽然近视度数被矫正,但高度近视可能导致眼底疾病风险增加。因此,预防近视应从儿童时期开始,切勿抱有侥幸心态,等待成年后再考虑手术。积极预防儿童近视,控制度数增长,显得更为紧要。
误区六
视觉训练,包治近视
眼轴增长是不可逆的,近视也无法被舒缓。然而许多视觉训练机构却夸大了训练结果,声称可以完全舒缓近视,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帮助孩子提升识别图像的能力,制造了视力得到恢复的错觉。
实际上,已经增加的眼轴、近视度数和变薄的眼底视膜都无法逆转,还可能因为过度训练加重孩子的近距离用眼强度,加速近视发展速度。
许多家长为了子女的视力着实不遗余力,但可能走火入魔,未能选用合适的干预疗法,反而延误了孩子的眼睛。
误区七
没时间户外,全靠“OK镜和药物”
目前,国内外的研究数据均已证实,近视的防控可以采取“三板斧”策略——包括角膜塑形镜(OK镜)、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以及每天户外光照2小时。然而,随着现代孩子学习压力的增大,很难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。因此,一些家长倾向于仅仅依赖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来防控近视。但事实上,并非所有孩子都适合使用OK镜和低浓度阿托品,需要先进行角膜形态、眼表状态和调节功能的检查,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近视症状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目前尚无定论,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户外光照被认为是为关键的预防措施。一旦近视发生,便很难逆转,且依赖医疗手段干预结果有限。大多数情况下,近视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。透过良好的生活习惯,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近距离用眼,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让孩子们在阳光下玩耍,这样做何乐而不为呢?
眼睛被视为人类宝贵的感知器官之一,视力更是连接我们与所有地区的重要通道。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,近视的问题日益严峻,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,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。希望所有近视防控措施都能事半功倍,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明亮的未来!
免责声明:文章来源于互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上述关于【青少年近视防控近视问题的规避策略】的描述仅是一个概览,若需深入了解更多眼科资讯和费用详情【在线咨询】进行一对一交流
评价(已有人点评)